小鹏MONA系列的首款车型,小鹏M03已经出现工信部最新一批的申报名单中。意味着这款车型距离正式亮相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近。
2023年,小鹏借着王凤英的加盟和小鹏G6的热销,逆转颓势。但向上的势头并未能维持多长时间。
进入2024年后,虽然新车小鹏X9在MPV细分市场里又掀起了一波小高潮,但小鹏整体的销量始终差一口气突破1万大关。今年前四个月,小鹏汽车的零售量分别为:8250 辆,4545 辆,9026 辆,9393 量,已经很难进入新能源品牌的月销量TOP10排行榜。
眼看与自己同时期出道,甚至是晚出道的友商们,月销量都纷纷走高,小鹏的表现显然无论是企业的负责人还是资本方,都是不能满意的。
毫无疑问,小鹏还需要更多爆款车型。MONA的意义就在于此。有人也将其视为小鹏的“救兵”。
小鹏P5的碰壁
MONA其实是小鹏汽车第二次向20万元以下市场发起冲击。
当年的新势力造车三兄弟中,理想、蔚来早已凭借各自鲜明的品牌标签在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。唯有以“技术”为标签的小鹏,为了求量,选择往下走。
当年小鹏P5的推出就是如此。把智能纯电车打到20万元以下,还把激光雷达和XPILOT辅助驾驶作为卖点,主打的就是一个高端技术平民化的思路。
但可惜的是小鹏P5生不逢时,在当时并没有被市场所接受,这也让厂家意兴阑珊,以至于宣传的卖点都成了摆设,小鹏P5很快淡出人们视野。
直到一批小鹏P5车主在去年年底联名“声讨”,小鹏汽车对小鹏P5的承诺始终不予兑现,疏于P5软件的维护与升级,涉嫌虚假宣传和欺骗,这才让很多人想起了P5这款车型。
而如今小鹏再次进军20万元以下市场。
MONA官方解释是Made Of New AI ,15万元价格级别、智能驾驶、AI,这几个词集合在一起,其实还是高端技术平价化的逻辑。这似乎让大家对小鹏M03这款车都充满了信心。
在上个月的MONA品牌发布时,何小鹏甚至信心满满的表示,“今年下半年,(MONA)会比雷总的小米SU7有更好的销量。”
事情真会有这么顺利吗?
难以撼动15万元市场
何小鹏的信心来自于小鹏与滴滴对赌的合作协议。
虽然从广义上说,MONA是小鹏与滴滴“联合开发”的合作产物,但狭义上讲,这是双方各取所需的一次合作。
滴滴前期已经在造车这个“无底洞”上投入了不少,急于脱手;小鹏则需要以尽量少的投入尽快拿出一个可以走量的产品。因此,这个合作的重点其实不在于M03发布后小鹏能够卖出多少,而是滴滴能否兑现包销10万辆的承诺。
如果滴滴这边就能够吃下10万辆订单,那超过小米SU7的销量当然可以说是轻而易举。但这并不代表M03就真的卖得好,如果我们不考虑TO B的因素,站在小鹏汽车的角度,想要在C端卖好M03并不容易。
首先,小鹏第一次冲击20万元以下市场的经历就已经证明了,15万元档次的消费者从来都不是高端科技的领潮者。对这部分消费者来说,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需要的是一台省钱省心、可靠实用、最好没有补能焦虑的家用车,而不是一个纯电智能大玩具。
这也是为什么至今为止,这个细分市场的纯电渗透率依然是最低的。MONA主打的品牌标签,AI、智驾固然是锦上添花的东西,但不会是促成他们购车的主因,想要撼动这个市场并非易事。
其次,如今的市场比几年前更加内卷。在20万元以下小鹏还要面对一个卷王中的王中王比亚迪。
比亚迪在这个价位段有着无可争议的统治力。而且这种统治力,并不是依靠AI、智驾这些技术来实现,而是对用户更友好的混动技术、以及出色的成本控制带来的性价比。小鹏M03想要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,目前来看没有大的胜算。
第三,B端和C端并举的策略,能够在短期内实现量的突破,但长期来看对品牌并无好处。
在MONA之前,已经有很多先例。哪吒汽车、广汽埃安早期销量都过分依赖B端,在C端市场品牌形象始终难以提升。在网约车市场逐渐进入瓶颈时,两家的销量都出现明显下滑。哪吒汽车现在还在讨论要不要改名,埃安则早早的推出昊铂品牌去向高端寻求发展。
以小鹏汽车现有的资源投入来说,是无法兼顾双品牌战略的。以B端起家的第二品牌,如果没有大的投入和包装,想要在C端站稳更是难上加难,甚至会拖累主品牌。
此前小鹏汽车信誓旦旦的表示MONA是独立子品牌,没想到日前的官宣却变成了小鹏汽车的一个新序列。这也反映出小鹏汽车内部对MONA的顾虑。
结语:
品牌层面上不去下不来,是小鹏目前最大的问题。即使MONA最终以滴滴包销的方式为小鹏带来相对可观的销量,也很难将小鹏救离困境。而且不管是一个全新子品牌也好,还是一个新产品序列也好,最重要的是,小鹏对MONA的态度究竟是一个一锤子买卖,还是希望做一个基业长青的品牌。目前看来,或许小鹏自己也没想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