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·15之后,网红食品淀粉肠一夜“塌房”。据媒体报道,有淀粉肠经销商遭批量退货,更有摊主一晚零收入,“苦不堪言”。为了证明自己卖的淀粉肠没问题,路边小食摊阿姨主动出示声明书:这是淀粉肠公司发出来的,大学生是主要客源,贴出来是为了让大家放心。
据@中国山东网 消息,记者全流程直击淀粉肠工厂线发现,在自动化设备和人工操作配合下,从拆封冷冻鸡胸肉、清洗、绞肉,到与水、淀粉搭配,最后做成一根根淀粉肠,“纯淀粉做不了淀粉肠,起到反应后它会像蜡烛一样硬,没有弹性。”工作人员介绍,淀粉肠具体比例是1:2:3,冷冻鸡胸肉是1,水是2,淀粉是3,别无其他成分。
其实,淀粉肠本身并无原罪,它不过是一种成本低、售价低,同时营养含量也较低的小食品。3·15之后,部分遭到冲击的厂家商家为自己澄清:多家淀粉肠生产企业紧急发布声明称,产品不包含骨泥。3月17日,有山东枣庄淀粉肠商家在直播间举牌称“没有骨泥”,2小时吃了10根淀粉肠,呼吁大家理性看待。
“一粒老鼠屎毁了一锅粥”,这一幕多少让人有些唏嘘。淀粉肠产业本来势头正好,愣是被以次充优的无良厂家商家给伤害了。3·15曝光的商家,为节省成本,用“不建议人吃”的鸡骨泥代替鸡肉,这种掺假行为才是引发众怒的根源。大众该指责的是以次充好,并非要“一竿子”打翻所有卖淀粉肠的厂家和小贩。
之前深受路边小摊贩和食客们的欢迎,甚至成为网红小吃,说明在保证质量安全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,平价小食品也有其存在价值。黑心厂家商家被拉黑,属于为无良操作“还债”。但他们种下的恶果,不能让诚实经营的小贩吞下。有关部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,也要考虑到不误伤诚实商家和摊贩。
混入骨泥、以次充好的行为发生在前端生产环节,重要原因是国标缺失和监管缺位。目前淀粉肠还没有专门国标,这就为不良商家的随意添加行为留下了空间,不仅造成食品安全隐患,也带来了市场混乱。如有明确标准,这种混入骨泥、以次充好的行为就很容易被戳穿。消费者对厂家也很容易进行索赔和追责。
一方面,要找出具体的不良商家做出有针对性地处罚。更重要的是,要尽快明确淀粉肠标准,形成规范的市场秩序,堵住不良商家自行其是的空间,进而从源头保证产品质量。只有从源头开始治理,驱逐劣质产品,才不会出现“一粒老鼠屎毁了一锅粥”的现象,误伤了诚实经营的商家。
3·15不仅是保护消费者,曝光不法商家也维护了合法商家的权益。从源头治理,把好日常食品安全关,让质量有保证的淀粉肠成为标配,消费者信得过了,淀粉肠行业才能健康长远发展。